SNS
09.21
Fri

【磨人專欄】自動化拋光技術達人:盛昌遠

盛昌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:專業規劃設計製造砂光、拋光專用機械,針對金屬棒材、管材、壓鑄工件、鍛造等。產品從簡易的經濟型一直到高階CNC數值控制機種與機器手臂...




 

盛昌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

專業規劃設計製造砂光、拋光專用機械,針對金屬棒材、管材、壓鑄工件、鍛造等。異形工件製造自動化省力化機器設備,客戶含蓋鋼鐵廠、汽機車業、自行車業、3C產業、衛浴設備、工業零組件等。產品從簡易的經濟型一直到高階CNC數值控制機種與機器手臂,均可滿足各種客戶的需求。

 

尤其在「異形工件」這個領域,廣泛使用CNC數值控制機種與機器手臂,簡單易學的教導式程式編輯,即使沒有電腦操作基礎的人員也可以輕鬆的駕馭。另外在爵士鼓樂器製造業界,更有一群曾親身參與製程的專業工程師,針對使用者的特性開發出符合各家廠商適用的機型。

 

這次我們就訪問到盛昌遠的廖碧模先生(下稱廖),來了解拋光的自動化過程。

 

 

拋光自動化的發展


SEAY:拋光這項工藝在還沒自動化之前是怎麼樣進行的呢?

 

廖:都必須用手工拋光!人拿著工件一個一個磨、邊磨邊看。雖然很耗人力,但靈活性高。

 

 

SEYA:從傳統拋光到自動化拋光,這當中經歷了什麼樣的轉折與過程?

 

廖:傳統的人工拋光耗時耗力,隨著人力成本的提高,自動化就開始發展了。也透過機械手臂等科技的進步更新,一些不規則的工件也漸漸可以用機械做加工。但現階段也還在過程中,手工和機械仍然需要共存。所以目前比較成功的自動化還是那些生產線比較成熟的產業。

最明顯可見的就是像德國的那些汽車大廠,他們的生產線很純熟,爾後再導入自動化,才能讓我們看到理想的自動化狀態。不然全世界多數還是維持傳統的製程。

 

 

SEYA:在自動化的過程中,有遇到什麼樣的困難,是比較難以克服的?

 

廖:現在拋光這個區塊,在台灣只能說正在“努力去思考”如何自動化,真正投入的並不多。我們都知道有些想法就像別人說的「叫好卻不一定叫座」。雖然我們認為這個議題未來一定叫好也叫座,但現階段我們需要做的,應該是累積技術和實力。

像是我們常聽到的『眠仔載的氣力,今仔日愛傳乎便。(明天的力氣,今天要準備好)』就是這樣。你可能現階段在開發,但是技術不普及,價格就會提高,形成叫好不叫座的問題。面對亞洲低廉的代工,價格一提高,就很難接到單子。今天如果是歐洲工廠,資金雄厚,要使用機器手臂量產,安排整條生產線是有可能的!但現階段的台灣要花上上億去買多套設備、安排整個生產線,就必須是有雄厚資本的少數廠家可以做得到。

目前台灣的廠家,多半遇到的問題就是資金不夠,就算有資金也花不下去。目前在台灣工業4.0仍然還在呼口號的階段,真正要投入還需要一段時間。

 

 

自動化拋光的現況與趨勢  

 

SEYA:那什麼樣的工件在自動化的執行上是較為困難的,至今仍然需要使用傳統拋光的方式呢?

 

廖:有些工件就算是用機器進行拋光,也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在裡面。很多時候都是機器拋完前段後,再以手工拿持磨拋工具去進行細部的拋光。尤其是不規則形狀的工件、太多的角度,機器無法全部配合,所以需要工人去慢慢磨。

 

 

SEYA:人工拋光雖然會花大量的時間與人力,但現在卻仍是常見的拋光方式,是因為什麼所以尚未被機械所取代呢?

 

廖:其實就如上所說,現階段都還在預備進入自動化的階段。除了需要投入大筆金錢、時間去設置,真的要讓機械普遍的去取代人工,還需要一段時間。雖然說機器手臂也是已經可以做到像人手一樣的靈活度,也有很多廠家有在做機器手臂,但機器手臂不是拿回來就可以用,機器手臂中內含的程式、軟體也是要全部轉移、不然你是無法使用的。若像是水龍頭這類的工件,死角盲角很多,寫程式可能就要2~3個月;但是可能四個月就要交單,等你寫完時間就不夠用了。這樣的話、不如用人工下去磨還來的比較快。

 

 

SEYA:CNC磨床和機器手臂,在拋光的過程中,差異為何?

 

廖:CNC整個架構上是針對量產型的工件所設計。以生產線專業分工的方式下去,單一站固定做同一動作,產量可以提高、速度也快。而機器手臂是拿著一樣工件,各個角度去轉去磨,是很耗時間的。實際上機器手臂已經可以像是人手一樣靈巧了,但是編碼的成本太高了。通常還是以「少樣多量」或「少量多樣」來作為基本的區隔。


另外值得注意的還有加工模式的連結,像是拋光前的砂光就比較適合靈活的機器手臂進行,而後面的拋光則是讓磨床去做單一動作的製程。所以雖然兩者有其優缺,但若是連結得宜,仍然可以截長補短、發揮更大的效用。

 

 

SEYA:所以盛昌遠機械,磨床和機器手臂都有製作?

 

廖:我們都曾經製作過,並且也持續嘗試開發改良中。

 

 

SEYA:面對世界工廠4.0革命的趨勢,您有什麼樣的看法?

 

廖:工業自動化確實是一個“趨勢”,但它需要長時間的建置。如果說一個老廠,他想要自動化,必須更換所有的系統。所有的舊系統都要更換成能資訊化的新系統,才能去擷取所需要的資訊、數據,以進行中央控制。那像電子工業,為何比較容易去建置?就是因為他們是一代廠、二代廠的去興建,一開工就是全新的設備。

而一般的工廠,通常是舊機器與新機器一併使用,不可能短期間全數汰舊換新。所以會需要階段性的計畫:一批新機器進廠,開始建構資訊系統、中央控制裝置等等,然後再新的一批機器進廠,繼續進行連結。只是這中間所花的金錢和時間很難去估算,而計劃能否落實也是很現實的問題!

 

 

SEYA:若是有人想將自己的傳統拋光製程,轉成自動化模式,請問該如何下手?您會如何建議?

 

廖:説真的,現階段要轉換成自動化模式,仍然需要好一段時間,而且也需要一大筆資金投入。不是短時間的投入而已,是長時間的投入。所以我也有聽人說「遷移」也是個做法,因為相對的成本比較低。

但如果真的有人想要從傳統製程進階到自動化,除了要有決心之外,足夠的時間和資金仍是關鍵。

 

 

 

感謝廖碧模先生接受SEYA的採訪。


產品訂購或報價歡迎聯繫SEYA

SEYA客服時間:週一至週五 9:00~18:00

Youtube:https://reurl.cc/n586k1

更多優惠資訊:➜https://linktr.ee/seya.com.tw

海外服務:➜https://api.erweicaihong.cn/YMF0

歡迎加LINE ID:53248678
電話:04-22950405
 

本文由砥礪琢磨原創,如需轉載,請註明出處。

 

BACK